超市里随手可得的免费塑料袋,看似微不足道,实则隐藏着巨大的环境代价。从2008年“限塑令”实施至今,十七年过去,免费塑料袋依然在许多场所泛滥,中山市2025年4月的调查印证了这一现状:大型超市虽严格执行收费政策,但小型商铺、集贸市场等地免费塑料袋仍屡见不鲜。 这让我们不得不追问:这些免费塑料袋,究竟安全吗?我们带回家的,又是什么?
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晓,超市生鲜区提供的免费保鲜袋,通常由不可降解的聚乙烯制成。这些超薄塑料袋极易破损,且在盛放肉类、海鲜后,残留的汁液会渗入袋体,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部分厂家为降低成本,使用回收料加工塑料袋,接触油脂类食品时会释放有害的塑化剂等物质。 2020年北京实施的“限塑十条”已明确要求建成区商场、超市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,2025年底全国快递网点也将全面禁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,然而现实却与目标相去甚远。
为什么我们如此轻易地接受这些免费塑料袋?表面上是图方便,实则反映了公众对塑料污染危害认识的不足。许多人认为将塑料袋用作垃圾袋是“废物利用”,却忽略了两个关键事实:其一,这些不可降解塑料最终仍将进入填埋场或自然环境,其降解时间长达200年以上;其二,用超薄塑料袋盛放厨余垃圾容易渗漏,反而会增加家庭清洁负担,得不偿失。
展开剩余59%那么,除了塑料袋,还有什么选择呢?事实上,替代方案已经成熟,市场也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:
1. 环保纸袋: 采用FSC认证森林原料制成的格拉辛纸袋,具有半透明、防油、抗撕裂等特性,且完全可降解。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服装和食品行业,其成本仅比传统塑料袋高出约10%。
2. 可降解塑料袋: 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PLA/PBAT材质,可在堆肥条件下180天内分解。虽然目前价格是普通塑料袋的1.5倍,但随着2025年预计超过100万吨的需求量,规模化生产将有效降低其成本。
3. 循环回收袋: 例如马来西亚槟州2025年推出的可循环购物袋,采用押金制,破损可免费更换;北京顺丰也已投放10万个可循环快递箱,无需胶带封口,有效减少了包装浪费。
国家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的核心在于源头减量,而非仅仅更换材料。数据显示,我国人均年消耗塑料袋高达5.05公斤,全国年消费量超过700万吨。即使全部替换为可降解塑料袋,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依然不容忽视。
真正的环保,在于养成“够用就好”的用袋习惯。购买少量物品时无需单独使用塑料袋,用棉布餐巾包裹食物更卫生健康,网购时勾选“无需餐具”减少浪费……这些微小的改变,积少成多,将产生巨大的影响。
超市提供免费塑料袋,看似便民,实则是将环境成本转嫁给了社会。一个塑料袋或许只值两毛钱,但后续的垃圾清运、水体治理和土壤修复费用,可能高达其百倍之巨。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,从自身做起,减少塑料袋的使用,为环境保护贡献一份力量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